多元視角析語篇 文本解讀促思維
—— 隨外初中部“開放教學”優秀課例展示活動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又是一年春暖花開時。2022年3月18號,隨州市外國語學校初中部優秀課例展示如約而至,英語組李曼老師和803班全體同學為全校師生展示了一節高效有趣的英語閱讀課堂,課例是人教版英語九上Unit5 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SectionA3a閱讀課第一課時,教師準備充分,活力四射,面部表情與肢體語言豐富,帶領學生身臨其境感知與體驗,以自身攜帶的輕奢品情境導入,在輕松愉悅生活化的情境中教授了本課生詞,掃清學生的閱讀障礙。思維清晰,鏈條明確,重語篇整體性理解,重思維能力的培養。運用思維導圖梳理文本;核心詞提煉關鍵句;補充學案,對比分析,拓展文本。尊重語言學習活動觀和學生習得知識的規律,善于創設語言學習環境,打卡學生的思維,讓更多的學生參與課堂并暢所欲言。在場的領導和老師們都對這節課給予了高度肯定。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選自人教版九年級全冊U5 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 -Section A 3a的閱讀文本,以made in China 為主線展開閱讀活動,閱讀語篇帶領讀者通過一次購物經歷來正確看待中國發展中的優勢與劣勢。課堂采用PWP開展深層閱讀活動,通過整體性閱讀結合補充文本引導學生多角度與文本互動,實現從低級閱讀過程到高級閱讀過程的轉變,以及實現語言、思維和情感的共同發展。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一、通過采用不同的閱讀策略,培養學生的閱讀技能;二、發散性思維及批判性思維得以發展,能透過表層現象深挖作者的寫作意圖,辯證看待中國發展中的優勢與劣勢,并增強民族自信心與使命感。
二、課例分析
1.實物導入,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李老師充分利用身邊的名牌,對這篇文本中所需要掌握的新詞新句進行呈現,讓學生掃清學生的閱讀障礙。緊接引導學生讀圖,預測美國的國旗,上面竟然寫著中國制造的美國國旗,由此打開學生的好奇心,引發學生對這篇文章進行提前想閱讀的興趣。緊接著通過選擇題對標題進行分析,整體感知文本。
2.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歸納信息,提取關鍵詞。李老師充分運用三個思維導圖,三次解讀文本。初讀獲背景,四個wh-的內容還原了故事的基本信息;再讀知苦情,引導學生體會主人翁如何艱難地在美國購買到兩件本地商品的心情。深讀探心理,通過深挖四個關鍵詞與主人翁產生共情的同時,訓練學生高級概括歸納的能力。
3.多視角對比閱讀引深思。在引導學生解讀完教材文本之后,李老師非常有創意地設計了另外一篇文章,對比方式引發深思。這篇文章是來自于一個美國人寫的一本書節選,教師設計了選擇性閱讀既訓練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也與這篇文章進行對比閱讀,一舉兩得。學生在這個對比閱讀中就中國制造意味著什么引發獨立思考,接著在小組中就自己對中國制造的過去、現在、未來展開了熱烈地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間,需要學生發散思維,用批判性的眼光來看待這兩篇文章的看法,并且通過買購物這個表層現象去深挖作者的這篇文章的寫作意圖,辯證地看待中國發展中的優勢和劣勢。
4.過程性板書和激勵視頻恰到好處。李老師在引導學生解讀中國制造的含義時有創意的利用階梯圖板書,將兩篇文章的觀點清晰地呈現出來。又充分利用了階梯上升的特點讓學生們看到了中國已經且必將不斷發展的趨勢。讓學生們對自己的國家充滿自豪感與使命感。
三、議課環節
王主任在從專業的角度總結:
本堂課思維導圖解讀,文本對比閱讀引發的深思:略讀細讀,整體感知、細節感知、多層次深層次思考,讓閱讀學習在課堂上真實發生。學生的學習方式上,運用了任務單學習,直觀能動。結合小組合作,學生獨立思考,集體討論,這樣會讓我們的閱讀留下痕跡,讓學生能看著思、寫著思。老師的情感滲透是從始至終的,老師非常的活潑,激情四射,導入部分不知不覺中拉近了跟學生之間的親近感,而在文本解讀的過程中,通過問題鏈不斷強化、推動學生對情感的體驗直至最后情感的爆發,使學生的情感是從始至終的。
陳校長從“開放教學”的角度點評:
李老師準備充分,從課前導入到中間的過程產出,包括課前準備的這個導學案。其次,老師在課堂講解過程中,激情四射,全程英文教學,肢體語言非常豐富。使我們所有的學生自主自覺和老師一起開展了一堂生動有趣的閱讀課。整堂課教學過程開放,合作探究引深思。
郭校長總結:
第一,生活教學情景化,情節生活化。不同的知識板塊,不同的學習內容,思維方式可以在教學理念、教學方式上相通,相互借鑒。
第二、教學的節奏明快快,反饋的節奏也快,始終讓學生保持一種相對緊張的狀態。
第三、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
第四、整堂課不斷進行德育滲透;
第五、語言學習的聽說讀寫能力在整堂課得到了充分地訓練;
最后,郭校長對老師們的成長與進步寄予期待,鼓勵老師們能從每一堂展示課都有所思有所獲,更好地改進自己的課堂,將所學的付諸于實際行動。
“開放教學”優秀課例展示活動自開啟以來,就在學校全體教師中產生了積極深遠的影響,現已成為研究課堂教學問題,探討課堂教學過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平臺。每一次的展示都會給我們不一樣的收獲,期待下一次的精彩!
通訊員丨馬高林 圖片丨石晨 編輯丨葉冠睿 編審丨劉萍 審核丨郭遠林 陳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