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談”新秀——天下三大行書
11月17日,隨州高新區外國語學校藝“談”新秀第二期活動在二樓多功能廳舉行,這次的活動主題是“天下三大行書”,參加活動的是4-6年級的全體同學。在藝術的領域,隨外學子又會展現怎樣的風采呢,請隨我們一同走入書法藝術的殿堂。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01班的主持人馬浩然吟誦著《蘭亭集序》,他富有感情的朗誦讓現場的觀眾聽得如癡如醉,另外一位主持人石晨曦提問:大家是否知道被譽為“天下三大行書”是哪三幅作品?同學們爭相回答。
中國歷史的大牛書法家那么多,優秀作品更是數不勝數,為什么偏偏是《蘭亭序》、《祭侄文稿》、《寒食帖》三篇被捧上最高神壇呢?書法背后,到底隱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首先是501班的楊墨、楊永淇給我們講解《蘭亭集序》背后的故事。
二位同學從《蘭亭集序》的歷史背景,作品表達的情感基調,以及全文中20個“之”字各不相同的寫法等方面為大家講解“第一大行書”的價值,同學們聽的津津有味,提問互動時積極參與。
第二大行書《祭侄文稿》,第三大行書《黃州寒食帖》分別由501班的趙怡瑄和楊紫菲同學講解。
兩位主講人為我們講述了兩幅作品的歷史背景,作者的情感基調,以及從書法理論的角度為我們分析了作品的閃光點?!都乐段母濉肥亲芳缽闹额伡久鞯牟莞?。敘了常山太守顏杲卿(顏真卿堂哥)父子一門在安祿山叛亂時,挺身而出,堅決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取義成仁之事。通篇用筆之間情如潮涌,書法氣勢磅礴,縱筆豪放,一氣呵成。
《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 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此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 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通過問答互動,主講同學為我們引出寒食節的由來,和書法作品的中心思想相呼應。
藝綜組長艾思老師進行最后的總結發言,給我們豐富了關于三大行書更多的知識。
501班的陳奧宇和羅錦媛同學為今天的活動進行點評,評選優秀的活動參與者,由艾思老師為獲獎同學頒獎。
新媒體時代,我們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多元傳播手段以新的展示形式讓傳統書法進入學生的視野,縱觀歷史,無論是王羲之蘭亭雅集之樂,顏真卿祭侄文稿之痛,還是蘇東坡黃州寒食之嘆,都以書法展示了鮮活的生命形態,通過藝“談”新秀活動的舉辦,學生們得以提高審美素養,陶怡高尚情操,書法之美滲透于每一個孩子的生命。
通訊員:梁園靜
圖片:劉俊鵬